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0-14 10:32:31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发展之路上,联影始终握紧创新的“金钥匙”,坚持全部关键部件与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为“中国智造”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标国际一流
2011年,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初创团队来到上海,扎根嘉定。8年的时间里,联影不断成长。如今,其子公司和研发中心遍及全球,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8款国产系统和软件产品获得了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
不久前,联影智能数字PET-CT进驻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Southwest X-Ray医院。这是“中国智造”PET-CT有史以来首次登陆作为PET-CT的发源地的美国市场。凭借着性能、技术以及价格优势,联影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目前已进驻美国、日本等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家医疗及科研机构,包括近400家三甲医院。
成功的背后,是一支支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公司拥有140多位海归科学家、500余位深具行业研发及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联影人才梯队总数达4000多人,其中40%以上为研发人员。经过多年努力,联影的研发团队将“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在磁共振领域,功率部件事业部CEO褚旭博士和他的团队真正走进了业内研究领域的“无人区”。在联影此前发布的“时空一体”TOFPET/MR项目中,该团队具体负责研发梯度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两个核心零部件。“前者为整机提供‘马力’,后者则是‘雷达’。目前为止,这两项核心技术是国际上最好的。从参数上看,我们产品的马力最大,稳定性也最强。”褚旭自豪地介绍道。
这是联影在高端医疗设备核心部件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标志联影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真正填补国内空白,打破跨国公司在该领域长达30多年“一统天下”的局面,且在产品性能上整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的水平。同时,团队也逐步完成了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目前,这些核心部件已搭载于联影相关产品,并在全国几百家医院投入使用。
坚持自主创新
要实现独立自主、创新突围,就绝不能满足于停留在集成式创新的层次,唯有跨越技术壁垒,向更艰难的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冲锋,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摆脱受制于人的状态,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在成立之初,联影就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但在他们看来是注定能走得长远的路: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实现最一流的产品性能。
“国人在外企工作,几乎只参与做局部的零部件。如果说参与研发的人属于吃过猪肉的人,使用过核心技术和设备的人属于看过猪跑的人,那么从零开始养过猪的人几乎没有。”褚旭说,联影给了中国研发人员一个大展宏图的平台。
外企工作多年的褚旭,来联影工作就是出于自己科技报国的初心。当时,听说国内有一家全新的企业要搞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褚旭的心被打动了。“不山寨,联影要改变国产医疗产品落后国外的现状”,这句话彻底点燃了他的斗志。
创新之路并非一路平坦。在褚旭的团队中,研发人员来自电气工程、射频等多个领域,但谁都没有海外留学的经验,要搞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得一切从零开始。他们有过胜利的喜悦和狂欢,也遇到过瓶颈和绝望。有一次,一款梯度功率放大器产品已经做到产品化的最后一环,但因在内部测试中发现产品底部一个零部件有干扰,会发生报错的隐患,2年的研发成果就此全盘否定,推倒重来。
在褚旭的团队里,有一条不成文的“1-9定律”,即:完成产品研发任务仅需10%的时间,另外90%的时间是在不断自我否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我们还要做到知其所以非然。”褚旭说,“我们把研发过程看成走迷宫。如果我们要山寨产品,选那条别人成功的路走就够了。但要走自主研发,就要把剩余的路都再走一遍,从根本上掌握设计规律,这样到达无人区时,才不会迷茫。”
研发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来自于联影这个大平台给的“底气”。对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其周期远长于整机,联影对此给予了足够的耐心、信任和资金投入。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联影人心怀使命担当,将每一个设备的研发创新力争做到极致,在联影良好的研发环境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的是把“中国智造”刻在高端医疗领域的顶端。
(摄影:徐程)
上一篇:博兴县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刘展云等37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