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0-12 19:20:31
近期,笔者因参加学术会议辗转于南京、广州、深圳等地,不止一次在餐桌上发现,就餐者面前都放有黑白两双筷子:一双用于取菜,一双用于自食,颜色对比分明让人不易混淆。对于这样的文明小进步,大家都为之叫好。(10月12日《健康报》)
“病从口人”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果真要把“病从口人”的细节做好,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就像人们集体用餐使用的筷子和汤勺,按照严格标准来讲,就应该在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可问题是,我们很多人对这一做法不认同:一是有人认为在集体用餐时,搞“公筷公勺”显得太生分,不把彼此当“自己人”;二是有人认为,这个做法太麻烦,用餐时还要频繁更换“公筷公勺”,总给人感觉有些“另类”,或是“怪怪的”。
其实不然,要想吃得健康,身体不受病菌传染,预防病从口入才是最正确的选项。要知道:吃饭本来就是一个文明而又高雅的事情。古人说:食不言、寝不语。意思是人们在进食的时候,如果是多人一起吃饭,高谈阔论,唾沫星子横飞,这样很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染,这是非常不利于人的健康。
所以,在我看来,推行“餐桌黑白筷”势在必行。无论是亲朋好友聚餐,还是家庭成员的一日三餐,我们都应该将“公筷公勺”摆放好、使用好,要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用餐的行为和习惯。
事实上,任何一种行为习惯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许现在我们看到餐桌上摆放“公筷公勺”不习惯,甚至还持有排斥心理,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宣传引导和大力推广后,就会慢慢接受,以至于成了行为和习惯。要知道,在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既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也是他人最起码的尊重。这就像我们平常得了感冒戴口罩一样,不把传染源殃及到公共区域,伤及到无辜者。这既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衡量公民个人道德自律的标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为了大众健康,也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保障,推行“餐桌黑白筷”已然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