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0-11 11:22:08
“我感觉儿子上的是体校!”近日,因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被要求每天坚持跳绳,一位来自杭州的母亲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因为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每天坚持视频打卡,跳绳每分钟要跳185个才算“优秀”,让这位母亲“压力山大”,甚至国庆节期间出门游玩,也因为儿子没带跳绳无法练习而忐忑不安。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跳绳,市场上还兴起了针对学前儿童和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跳绳培训班”,并且价格不菲。(10月10日《成都商报》)
小学生“跳绳热”的兴起,并非是学校和家长突然重视起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而是因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按照这一标准的要求,一年级男生一分钟跳17个及格,跳109个满分,女生一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跳117个满分,年级越高,要求也就越高,并且测评成绩会和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作为学生的父母,自然不想让跳绳成绩成为孩子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阻碍,所以让孩子练习跳绳的积极性才空前高涨。
但不管怎么说,跳绳作为一项体育锻炼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协调能力和灵敏度,而且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强身健体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应该也是国家制定出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很多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达标,为了顺利通过测评,拿到高分,却陷入了“达标焦虑”当中。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的“跳绳培训班”,收费价格动辄千元起。
在多数网友看来,这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跳绳并非多么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参与的门槛很低,只要勤加练习,就会越跳越好,越跳越多。而一些体育运动方面的专家也赞同网友的看法,认为花钱给孩子报“跳绳培训班”完全是劳民伤财,多此一举。尽管我们常说“存在即合理”,但是看似毫无必要的“跳绳培训班”的出现,甚至说报名者众,背后真正暴露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父母的“教育懒政”,也是一种“培训依赖”。
对于跳绳这种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运动,任何一位家长都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去学,去跳,而孩子也完全可以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学习、练习,用不了多少天就完全可以达标乃至拿满分。但是家长还是给孩子花钱报培训班,说到底就是“培训依赖”的结果。现在很多家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不理想,不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纪律等等方面找原因,而是下意识地首先想到各种培训班,甚至还总结出了“缺啥补啥”的“补课宝典”。
殊不知,这是一种成本很高,但效率很低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不但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如果能够引导孩子,配合老师,把孩子的学习问题在学校解决掉,又何必要去报什么培训班、辅导班呢?而现在出现的“跳绳培训班”,无疑正是“培训依赖”的一种缩影,值得为人父母者反思。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