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0-09 10:39:20
每当有人想了解他的专业储备时,张永忠都不知从何说起。这些事情或大或小,每天都在发生,但它们都归属于同一类东西——汽车的“疑难杂症”。
今年55岁的张永忠是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在江北发动机工厂工作了35年。今年,他被评为2019年巴渝大工匠,他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希望自己能为这个产业多作一些贡献。”
张永忠在工作中。(市总工会供图)
“望、闻、听、切”,他是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
工作日每天早上7:20准时到单位是张永忠多年的工作习惯。虽然早已不在线上工作,但他的手机依然保持24小时开机。“我现在没有固定安排的工作,很‘随意’,有问题时工友们会给我打电话,都是关于汽车的疑难杂症。”张永忠笑着说,“他们的专业没问题,只是没有足够的经验,技术难题就像是一张纸,捅破了,问题就很简单,这时候只需要我点一句,他们立马就懂解决的方法。”
听似轻描淡写的“点一句”,可这里面却包含了张永忠35年来的经验积累。中医看病有“望、闻、问、切”,在张永忠这儿,道理同样适用。
张永忠的维修技术到底有多牛?他的徒弟们都提到,他能靠鼻子和耳朵来判断故障。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张永忠的绝技之一。张永忠解释说:“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在不同的工况下有不同的味道,通过闻味道就能找到一些故障。”有这项绝技可不是因为他天生鼻子灵敏,而是长期硬着头皮去闻发动机的废气,慢慢就闻出了一些门道。
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发现工人在用工具的过程中,撞击声音有些不一样。他赶紧查看显示仪器,发现是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进而造成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堵住1500台可能有问题的发动机流入市场。
永远忠于职守,张永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2003年,他自创发动机“望、闻、听、切”经典维修法,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迅速推广。
全能团队,他是工程师口中的“张大师”
在长安公司,有许多学历高、搞研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他们都特别爱找张永忠聊天。张永忠说:“去年公司来了13个博士、硕士,人力资源部将他们分配到我这儿学习,我就对着实物给他们讲。他们听完我讲的,说脑子里就像是点燃了引线,模糊的知识点噼里啪啦地炸开,灵感终于爆发了。”
说到这儿时,张永忠大笑起来:“他们都喜欢喊我张大师,虽然我的知识没有他们专业,但我也是摸索出来的。”正因为“吃透”了各种机器的运作原理,张永忠的技术得到了全公司乃至全行业的认可。2012年,国家鼓励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张永忠”命名的工作室应运而生。“技术工人拿不准的,就需要工程师的理论支撑,创建工作室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契机,我们把喜欢干的、有一定基础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涵盖了生产制造、整车装配及售后等多个长安汽车的业务范围。”2012年张永忠工作室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4年张永忠工作室获得市总工会“劳动创新工作室”称号,2014年张永忠工作室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有了各领域技术骨干做支撑,全能团队的发展顺势而为。“技术这个东西保留是没用的,要给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张永忠说,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员工,培养更多的工匠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为此,他与公司数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培养协议,亲手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技术的国家级全能团队。
如今,他的学生遍布俄罗斯、伊朗、巴西等多个国家,北京、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团队中有公司二、三级技能师5人,高级技师25人,技师100余人,在兵装集团技能大赛中屡获发动机装调项目一、二、三等奖。
不忘初心,永无止境的学习
谁能想到这位中国汽车行业发动机维修专家,第一份工作竟是木工。
1983年,张永忠从部队复员,进入长安公司,二十岁出头的他继承了两位哥哥的木工手艺,做得一手“好活儿”。一年多后,包括张永忠在内的7个人被挑出来学习机械,有学木工的、学漆工的、学钳工的,没有一个科班出身,张永忠戏称是“江南七怪”。“说实话,刚看到发动机,我脑壳都是晕的,什么都不认识,心头慌得很。”当时从日本铃木公司运来10台发动机的散件,他们7个人没人看得懂图纸。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堆时间,和翻译一起,一点一点,把图纸里的每一个单词都消化掉。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上班,一直干到晚上12点,装了拆拆了装,反复揣摩发动机结构。
1984年12月30日,公司第一台自己组装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当时,我们几个人用肩膀扛着发动机,从四楼抬到一楼的防空洞,看着它成功发动,一边高兴一边哭。”从那以后,张永忠彻底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他觉得成就感满满。
此后的30多年时间,张永忠的工作就是装配发动机,并找出装配中的问题,让发动机国产化进程少走弯路。到1997年,长安汽车的发动机已经实现完全国产化。
“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装集团技能带头人”“中国兵装集团技能大师”“中国科技技术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张永忠荣誉墙上的褒奖,是对他多年来技术沉淀并成功转化为推广经验的认定。55岁的张永忠已经做到了维修工的巅峰——一级技能师,但他还在不断学习。“汽车产业新技术层出不穷,虽然年龄大了,但我会加倍努力。不能忘了刚入行时的初心,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周尤)
上一篇:懵了!60岁老伯驾车操作不当 小区内连撞广告牌和轿车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