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9-19 15:11:29
何煌友作品: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1982年)
展览现场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19年9月19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潘润华)近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特区建设记录者”何煌友摄影作品展在龙岗区“红立方”正式开幕。展览以“深圳精神”为主题,通过126幅70-90年代的摄影作品,还原深圳原始面貌,展示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突显“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深圳精神。
据介绍,此次展品包括: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反映深圳原始面貌,八十年代反映深圳建设初期社会情况和建设场景,九十年代前中期反映深圳建设初见成果及新世纪以来的作品。此外,辅助展品为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相关的图文资料、实物、视频等文化展陈内容,以及何煌友的画册、奖杯奖状、摄影器材和影像资料。据悉,展览为期1个月。
据悉,作为深圳文艺名家,何煌友1938年出生于横岗西坑村,是深圳摄影学会的创始人及首任会长。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深圳地区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社会发展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以摄影见证了深圳改革发展历史。其作品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城市记忆,人们更是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深刻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深圳精神。
何煌友凭借开拓创新、勤劳实干的精神,自筹资金,带领深圳摄影学会白手起家,在深圳建起了国内第一座摄影大厦;成功举办了第24届国际摄影联合会代表大会,让这世界最高级别的摄影盛事第一次离开欧洲,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是因为何煌友的这种执着和实干精神,才让深圳以及改革开放的变革历程得以在图像上被生动地记录下来,为后人学习深圳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感受深圳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何煌友拍摄的作品揭示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到开放发展、进而迅速提升的城市发展进程。在他的镜头下,很多已经消失的深圳景象,比如东门炮楼、民兵边防、过境耕作等等一一再现,这些都是一代深圳人的记忆。他的作品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了真实、鲜明和形象的历史记录,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影像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城市记录最本真的面目,为城市变迁进行历史定格,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城市的变迁,何煌友关于深圳的这些城市纪实摄影作品也愈发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几十年来,深圳文艺事业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果。深圳市的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与创业者同行,他们聆听时代声音,奉献艺术精品,在这片沸腾的沃土上挖掘文学艺术的甘泉,用智慧与激情、心血与汗水、耕耘与播种,建构出一幅独具风采的文艺版图,书写了文艺建设发展的时代华章。深圳文艺名家推广计划对发挥文艺名家标杆作用,激励青年文艺工作者勇攀艺术高峰,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