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9-17 12:18:13
1
2
3
4 本报记者彭杭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露天到室内……改革开放的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光影40年,不断升级的大连电影院,也用自己的独特表达,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进步电影院是我市第一个
进行改造的专业影院
1979年,中国恢复电影放映之后,曾经一度创造世界纪录,人均年观影高达29次,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有国家能突破。当时,5分钱一张的电影票对中国人的平均收入而言,属于并不低的额外消费。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即使这样,人们为了买到电影票,还不得不通宵排队。硬梆梆的座椅加上毫无音效可言的音响,也丝毫不影响市民看电影的兴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录像厅的开放,电影业受到冲击,而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的电影院也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姜丹生,退休前任进步电影院副经理,大连电影院在面对危机时所作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都亲身经历过。
姜丹生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开始改革的浪潮下,大连的电影院也陆续开始进行更新改造。进步电影院就是第一个进行改造的专业电影院,由原来的一个大电影厅改造成五六个小影厅和大厅并存的格局,同时,座椅、音响等也都进行了一些改造,以满足市民更高的观影需求,“从原来计划经济的体制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电影被完全推向了市场,完全按照市场经营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放映技术实现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更新
上世纪80年代,电影放映方式和现在截然不同,当时电影都是用胶片放映,电影院之间实行“跑片”的模式,跑片员需要在几个影院之间来回穿梭,一个影院放映完电影之后,再将胶片送到下一个电影院,胶片在几个影院之间传递使用。那个年代,不同电影院的观众同时观看一部影片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连华臣影业集团西安路店的放映员聂国刚见证了电影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革新。聂国刚说,影城以前共有13名放映员负责6个影厅,一部电影完整播放需要两名放映员操作两台机器手动更换胶片。放映员们还需要抱着好几盘沉甸甸的胶片在每个影厅之间跑,甚至需要骑着自行车在电影院之间跑。2009年左右,数字电影出现,放映员越来越少。2014年引进影院自动化系统后,只剩下4名放映员负责11个影厅。面对技术革新,不会打字的聂国刚就从拼音重新学起,如今可以熟练操作影院TMS系统的他,毫不逊色于任何年轻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2010年,一部名为《阿凡达》的影片上映,整个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全部更换为数字电影。
智能化生活改变了人们排队购票的窘境带来了便利。现在,影迷们对杜比影院、IMAX等电影技术名词早已不陌生,而手机带来的智能化生活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购票时的便捷,那些必须到现场买票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4年年底开始,全国的电影院都可以实现在线选座,每家电影院都有相应的售票软件,供观众在线选座。观众通过手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直接选择观影的影片、场次、座位。完成支付后,观众在电影院通过自助取票机取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拿到票看电影了。
我市电影市场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百分之一的份额
当前,中国正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从发展指标、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中国已经成为民族电影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电影市场总体态势进步巨大,稳中求进,持续繁荣,成为文化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电影市场呈现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目前,我市电影市场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百分之一的份额。到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影院59家,主要集中于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和金普新区,达41家,占比69%,其他区市县建有影院18家,占31%。银幕410块,座位58723个。2018年,全市影院共放映电影79.56万场,观众1712.43万人次,电影票房5.5亿元。
未来,作为一个重要文化阵地,我市电影市场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1.大连百丽宫影城。
2.昔日露天电影。
3.今天的进步电影院。本报记者彭杭 摄
4.春节期间,万达影城人山人海。
本组照片除署名外由市文旅局提供
上一篇:35岁不交社保,每年存1万元,存20年,到时够养老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