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9-16 11:02:48
“从医19年,每次看到经过自己治疗的病患痊愈出院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在哲桥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邓作飞这样对记者说。
“医者父母心。”对邓作飞来说,从事医生这份职业,是神圣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用心去治疗、去服务,哪怕只有一点希望,也要尽全力去医治。
邓作飞1999年毕业于衡阳环境生物学院社区医学专业,2000年6月分配到哲桥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至今。多年来,他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对基层医疗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评优。
从医19年来,邓作飞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论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年365天,除开学习和开会的时间都在医院,不管是休息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有病人找,他都能耐心地接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病人的痛苦,使患者及家属满意。每位前来治疗的病人,他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兢业实诊。有些农村老人家来看病时钱没带够,他经常帮患者垫付医疗费。
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邓作飞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一个人得了病,心情肯定不好,这个时候,作为医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邓作飞说。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对加快病人的恢复非常有用。日常的查房中或者给病人看病时,邓作飞都非常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邓作飞坚持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让病人感到关怀,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让治疗过程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有温度。
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邓作飞,是全院医生学习的楷模。
“这19年来,在院里看到邓医生的时候,他不是在治病就是在学习。”这是很多同事对他的评价。自工作以来,邓作飞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积极积累临床经验,先后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和主治医师,迅速成为了医院的业务骨干。作为一名医生,邓作飞知道,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同时多次在市卫计系统“三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比赛取得优良的成绩。
2003年“非典”爆发流行的时候,当时我市定点留观救治医院是耒阳市人民医院,上级要求哲桥中心卫生院挑选一名业务骨干参加医疗救治的机动队。邓作飞主动请缨,经过短暂的培训后直接上岗,每天两点一线,吃住在宾馆,24小时待命,不准外出。对于这段经历,邓作飞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参加这次行动,不仅在这次行动中学到了更多知识,也更加明白医生这个称呼的深层次含义。
19年来,邓作飞把最好的青春和年华留在了农村,赢得了群众的口碑,践行着作为医者的职责和坚守。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