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09-12 11:49:15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第35个教师节刚刚过去,在短暂的庆祝后,徐文总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带着研究生们投入了紧张的科研中。
在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2019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中,徐文总有幸成为了其中一位。从2003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安徽建筑大学工作,这已经是徐文总从教的第16年。这16年里,他每年的教学工作量均达到500课时以上,远超过同专业教师的平均工作量。“才500多吗?”安徽建筑大学17级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陈瑞惊讶地说:“我觉得徐老师的工作时间比500课时还要多。”
暑假只休息两个星期
徐文总是安徽建筑大学的任课教师,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高分子系主任,身兼数职的他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十余年来,徐文总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不仅周六周日“守”在学校,即使是教师特有的寒暑假“福利”,他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我刚考上徐老师的研究生的时候,徐老师暑假就让我们提前到学校了,”安徽建筑大学18级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程传明告诉记者:“当别的研究生还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跟这徐老师学习了。因为徐老师认为,开学再过来的话,还要花时间去适应学校的研究生生活,暑假提前熟悉一下,开学就会比别人更快进入状态。”虽说很辛苦,但是确实也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其实暑假带我们学习课题并不是老师的责任和工作,他都是不计回报的义务付出。”
今年暑假,徐文总带的研究生八月中旬才完成任务,“算起来整个寒假就只休息了两个星期——我的研究生跟着我也很辛苦。”而假期之于他,不过是暂离学校,换了一个工作地点。没什么业余爱好,也没什么时间享受生活,教学、科研成为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也正是因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始终坚持对待自己高标准,徐文总从2006年至2018年,连续13年岗位考核均为“A”,来自学校的肯定,也让他对待工作更加负责,对待自己更加严格。
科研的严师 生活的良友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徐文总就给学生们做出了规定:“我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上课绝对不允许玩手机,笔记一定要好好做。”
作为顶尖学府中国科大的博士毕业生,徐文总对自己的学生也一直高标准高要求,陈瑞说:“徐老师对我们研究生要求一般是高于本校标准的,发表3篇SCI论文徐老师才会放我们毕业。”
徐文总在进入大学工作之前,一直在工厂里工作,任教初期,每天与工厂机器、实验室打交道他并不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随着教龄的一年年增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定位与教学方式。“下课的时候可以和他聊天,上课时老师特别严肃,”在学生的心中,他是课上一丝不苟,原则性极强的“严师”,也是在课下也可以相互交流谈心的“朋友”。
“徐老师对他的每个学生都是非常了解的,”程传明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前段时间有一位亲人去世了,徐文总注意到他的情绪低落,特地带他出去吃了一顿饭,并对他进行了开导,“平时也会经常问我‘最近生活怎么样?’这对我的情绪调整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研究生放假会比本科生晚很多,寒假的话,徐老师基本都是带着我们做实验一直到快小年了才会放假,”陈瑞说,徐文总老师虽然在上课、科研方面很严格,但是在生活中也非常关心学生的各种状态,“我记得有一年寒假快过年了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雪,我们都在学校里也不方便出去,徐老师还从家里带了很多吃的过来分给我们。”
三尺讲台结出硕果
提到学生,徐文总总是津津乐道,看到自己带过的学生在高分子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他满是自豪,很有成就感。在他看来,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将知识与思想传承下去,“你做一个产品,做完就是做完了,但你培养一个人,他具有创造力啊,他能做更多的事情,这个价值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他先后指导本科生承担各级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指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发表SCI论文6篇,成果颇丰。作为研究生导师,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少卿、徐宝羚、汪晓玲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
在教学过程中,徐文总更加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利用自己特有的13年企业工作经历,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徐文总颇为认真地告诉记者:“我在工厂里待了13年,有一些东西是课本里学不到的,”
在教学改革方面,徐文总以新工科和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先后主持、参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中心”、“高分子课程教学团队”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我们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工程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当初从企业选择当老师,其实就是因为喜爱,热爱。”徐文总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他教语文,那个时候都叫先生——私塾先生。”过去的条件并不好,民办教师待遇不高,徐父坚守在岗位上,始终没有转正,年逾古稀才放下书本,告别讲台。“那时候很自豪的事情就是,老先生获得了安庆市的优秀教师。”而今的他荣誉加身,再谈及过往父亲那用岁月与知识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荣誉称号,心中依旧难掩自豪,感触颇深。
十几年任教光阴已过,父亲的经历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内心。“对待教育,要心存敬畏。”从企业到学校,“工厂先生”徐文总用他的方式,传承父亲的育人之心,完成着对自己的寄托与期望。虽然他的口上知识浅谈“热爱”,但却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十分的热爱。(记者 聂静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