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知名律师

  • 18053115917
  • 知识产权

    周先生

    联系方式

    • 长清知名律师
    • 咨询电话:0531-80961678
    • 24小时热线:18053115917
    • 律师微信 :18053115917
    • 济南市高新区舜义路77号

    豆瓣8.5!马丁斯科塞斯最耀眼的杰作,到底其中有何魔力?

    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4-22 01:01:40

    马丁斯科塞斯的大名在最近被媒体颇有提及;一是因为其认为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而是主题公园的言论引发了一场好莱坞的大辩论,另一是因为他带着杰作《爱尔兰人》来到奥斯卡却多提零中,令人瞠目。那今天让我们拨开这些繁杂的信息,来欣赏一下这位大师的殿堂级杰作《出租车司机》。

    “新好莱坞”的领军者

    马丁斯科塞斯的大名相信许多影迷都颇有耳闻。

    所谓的“新好莱坞”,便是在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里,好莱坞工厂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兴起和冲击的外在影响的同时,也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内在萎缩。

    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一些“社会塑造大叙事”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越战前后的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正是这么一个背景环境之下,诞生出了一批优秀的新模式电影人。

    科波拉带着《教父》《窃听大阴谋》《现代启示录》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类似反思与自嘲地角度去讲述这段疯癫的历史,颇像另一类型的“嬉皮士”;

    而伍迪艾伦,这位被法国人评为“美国电影届唯一的知识分子”,利用文学性的大段大段对话和嬉笑着的后现代主义方式去解构这些值得玩味的秩序和现象。

    如果说,斯皮尔伯格的某些影像有些显得矫情,科波拉后期逐渐显著颓态,乔治卢卡斯广为人知好像只有“星球大战”

    作为“新好莱坞”四大天王的领军者,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生涯的巅峰期显然更为持久,影像风格也日久弥新。正是所谓的社会嬉皮士精神中戏谑颓唐的普遍和好莱坞制片体系的重组,才将马丁推向了“电影社会学家”的宝座。

    “新好莱坞”塑造了马丁斯科赛斯,而相对的看,也可以说马丁斯科塞斯塑造了新好莱坞。

    马丁·斯科塞斯作为导演,在使用“外在与内在的冲突来探寻社会内在冲突的本性”的人物构建和影像风格上,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开辟并且引领了此类影像风格;或许甚至可以将他说成是“美国最擅长阐述和解释此类问题”的导演。

    这部迷茫的电影到底有何魔力?

    “You talking to me? Are you talking to me?”

    如果你是电影的忠实追随者,《出租车司机》中的很多片段都可能会在这浩浩汤汤的影史中抽离出来,成为你脑海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这部区区用120万美元的预算,而打造的名垂影史之作到底有着如何的魔力呢?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为了演好这一个复杂的角色,在筹备拍摄《出租车司机》的时候,他真的去纽约开了三个月的出租车,而当时已小有名气的他(凭借《教父2》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被一些乘客一眼认出,其中一个乘客还直接问他:“演员这个行业真的这么穷吗?”,闹出了不少笑话。

    正是德尼罗成功地将真实的懦弱,害怕等黑暗情绪和角色本身实现了统一,从而将片中所有剧情推动走向的诱因全都聚焦在主角身上,我们才得以深入角色的本质,看到剧情中初看平淡实则后劲十足的内核。

    夜晚灯光迷离,照不清纽约街道上那些比夜晚还要黑暗的东西:性交易、贩毒、暴力……罪恶像瘟疫一样散播,堕落景象如同身在地狱。

    特拉维斯开着出租车,和所有的一切保持距离,只通过挡风玻璃和后视镜观察这个世界。眼前是罪恶的、充满危机和蛆虫的纽约街头,身后是古怪的乘客干着稀奇的事,他作为他者旁观着,并不主动介入和交流。

    这样的行为探寻其来源可能是特拉维斯从战场回来后产生的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他缺乏情感宣泄的渠道,但贫乏的沟通交际能力始终是一个障碍,他生硬地向电影院的女人搭讪,却被对方回绝;在和贝茜约会时经常变成一个人的尬聊。最后只能靠写日记来自我交流,对着镜子中的假想敌自说自话,练习拔枪动作。

    个人所产生的迷茫和产生的道德感让他对街头的罪恶不能熟视无睹,只能不断寻找在他所认知的罪恶中假想敌,从黑人抢匪、总统竞选者,再到皮条客;最后将自己存在的意义寄托于解救朱迪福斯特饰演的雏妓。

    探讨时代本质的先锋

    这是一部毫无疑问的杰作,影像风格十分先锋。

    当他处于公共场所,身边的人流经常在长焦镜头造成的浅景深中被虚化掉,正应了特拉维斯自己说的那句话“孤寂将伴随我一生,酒吧、车上、人行道,形影不离,我无处可逃,我是上帝的孤独者。”而镜头场景的转切在一些时候出现的叠化也暗暗地显示了故事的走向。

    值得一提的是,马丁·斯科塞斯毫不避讳显示出自己作为电影迷的一面,表示自己拍片时有众多大师作品的参考借鉴。

    著名的霓虹街景就借鉴了一部黑白影片《小后屋》,最后的枪战戏也出自了另一部黑白片《白鲸记》。另外,对于让·吕克·戈达尔,法斯宾德和侯麦等大导也没能逃过被老马丁的借鉴的命运。

    回到角色本身,其中的真实性让后人可以更加清晰地回顾那段时代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故事

    “特拉维斯.比克尔生活在幻想和现实不分是世界里,终致精神崩毁” 马丁斯科塞斯如是说。这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美国大多数人的映射。

    所谓“垮掉的一代”,所谓“嬉皮士精神”,既是来源于社会信仰和美国时代梦的崩塌,也是来源于人类深层次朴素的道德观的矗立。罪恶,战争,枪林弹雨……这样总会衍生出逃避苦难的情绪和信仰崩塌式的激进主义。

    社会就是这样的吊诡。正如影片的最后特拉维斯杀了多人因为没子弹自杀后,却被当做城市的英雄被媒体和民众赞美。这样的无厘头时时刻刻都在上演。

    英雄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但请大家记住他的本质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复杂的生命。剥离出一切的观点,请记住他为人时的点滴。

    最少在这一个纷扰复杂的时代中,辩证地看待一件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了解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李敏镐携手“鬼怪新娘”金高银穿越平行世界,男神终于回归!

    下一篇:惊人相似的桥段在不同剧中出现 TVB配角直言感谢苏玉华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