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20-01-07 20:53:51
前言:一部悬疑片加犯罪片,却演绎了史上至纯至真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一些细节也将影片的演绎高度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细节和剧情都有,笑料和泪点共存,回忆和对白穿插。同时电影中也运用了一个电影镜头剪切和剪辑的方法蒙太奇。
李维杰与妻子阿玉来泰打拼17年,有两个女儿,一个是上高中的平平,一个是上小学的安安。作为中年人,他很早便失去了双亲,靠开设网络公司为生,一双女儿便是他人生的全部。为人正直善良,颇得小镇居民的好感。如果不是大女儿平平出事,也许他们会一直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一个男人的责任感体现在一个电话的未接通,体现在感觉上的细致和敏感。体现在出了事儿后义无反顾挡在妻儿的前面。下面我就谈谈影片中那些精彩的,感人的细节,以及隐含在其中的寓意。还有最打动我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也是我第二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的理由!
第一个细节,也是影片的开头:“活埋意味着什么?真正误杀素察的人是谁?”
影片的开头是李维杰在监狱中的生活,满地的黄叶,穿着统一的发黄的囚服,一个倒地的老头儿感觉快要咽气,从每个人的神情中便可看出监狱中的生活是多么的压抑和死气沉沉,感觉每个人都是在等待着死亡的那天。李维杰回到监狱,每天都在墙上刻着回家二字,马桶下面是一条通向求生的地方,他被同伴装进棺材运送出去,活埋。然后镜头一个反转,像是李维杰在讲故事一般,旁边的人问,闷死在棺材里了?李维杰说:“当然是逃出来才是好结局嘛!”
电影的结尾呼应开头,素察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的,并不是平平误杀的,而是李维杰误杀的。有3个细节可以证明,真正的误杀者是谁?
首先李维杰喜欢看拳赛,赛场上只有输赢,倒下的那方必须得掰开嘴,因为会有吞舌反应, 会闭气假死,最后窒息而亡。而素察正是闭气假死。素察被埋进棺材时下雨,正常情况3天可能就会缺氧而死,下雨时间会更久一般是一个礼拜。这就 是为什么一个礼拜后李维杰才偷换转移尸体的原因。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事发后有次在饭桌上用叉子划桌子,那其实是她听到过素察被闷在棺材里划棺材盖的声音 ,和刀叉划桌子的声音很像。当警察局长带着一帮人掘坟墓,掀开棺材板,镜头给棺材板一个特写,手抓的血痕,还有李维杰偷换尸体时的回忆,素察的血手,和一双瞪大的眼睛。素察是被李维杰误杀的。第二个细节,“羊”这个意象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所代表的意义都不同
因为好看,还因为有剧,有料,有场景。这部电影我跑电影院看了2遍。影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 代表性标志--羊,羊不仅是一个道具 ,更是一种暗示,向观众传达着一些信息。
羊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李维杰路途中遇到僧人时,羊和僧人一起出现的。李维杰布施,无所求,无相布施。僧人祝福他:“感谢施主,身体健康,充满力量!”羊出现在这里也代表着李维杰内心安宁纯洁。
第二次是李维杰去处理素察的车时,被路过的羊群看到,李维杰将素察的车推进河里,车还没有完全沉没,回头就被看到了羊群,每一只羊都是见证者。说实话看到这里,确实有种很惊悚的感觉,看着车一点点沉进水里,紧张的气氛被拉到极致。李维杰销毁证据,掩埋真相的全过程,都在被这些羊凝视,虽然羊不会开口说话,但是李维杰沉车的过程并非没有目击者。
李维杰和警察起矛盾冲突,警察怒气之下打死了路过的一只羊,这只路过的羊不过是替李维杰去死,这是一只“替罪羊”。
第四次是羊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在平平的课堂上,当时警察局已经展开对李维杰一家的调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羊的视力不好,很容易离群,被大型动物吃掉”。这是给羊做的一个具体解释,也许李维杰的罪行羊根本就没看到,就像李维杰镇上的民众一样。虽然不知道李维杰做了什么,但依然觉得他是个好人,依然愿意帮他呼吁呐喊。羊一旦离群就容易被大型动物给吃掉,也说明李维杰只有依靠群众,在群众中才能生存下去,在这场误杀中才能生存下去,当他独自一人面对时,是不会成功的。
第五次是在开馆验尸时,里面却是一只死去的羊,羊是之前被警察开枪打死的,为李维杰替罪的那只,它再次出现,又帮李维杰替罪一次。因为下着大雨,人们也发起了暴乱,没有人会关注棺材盖上手抓的血痕。
在影片的最后,李维杰来到了佛寺,在佛前,李维杰对拉韫和都彭说出了真相。有一只行走的活羊出现在镜头中,李维杰的内心因为说出真相再次变的平和,变的释然。羊的意象也由“死”变“活”,这里的羊,也代表着救赎。
羊最后一次出现,是以概念的形式在他人口中出现,“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这里的羊指普通民众。
这部电影的中文名是《误杀》,而英文名则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翻译过来是“没有牧羊人的羊”,意为“乌合之众。”李维杰是个有鲜明特征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很聪明,也有责任感。第三个细节,父母对孩子的爱会超越一切,但是,有一种“爱”却会让父母和孩子越走越远。
当阿玉发现女儿平平的异样时,义无反顾的挡在女儿的前面,告诉素察,我不管你是谁家的孩子,只要我在,就休想再碰我的女儿。
有一个镜头是警察局长拉韫在审理完李维杰一家毫无头绪坐在沙发上小憩片刻时,竟梦到自己的儿子从小门进来喊了一声妈,然后她被身边人叫醒,什么都没有,拉韫盯着那个门看了好久,她的预感告诉她,儿子已经不在了。这一刻,我作为观影者,内心是悲凉疼痛的。作为妈妈,怎么舍得失去自己的最爱。
在被抓回警局后和警察局长的一段对话更是剑拔弩张,不分上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爱的深刻,愿意为他们去做任何事情,警察局长对阿玉说:“你要知道,为了我的儿子,任何事情我都能做的出来!”阿玉反驳道:“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兽!”
之后,她真的就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拉着李维杰的小女儿安安到审讯室,用恐吓威胁的语气逼小孩子说出事发当天看到的真相。那情境像极了一头大灰狼面对着一只小羊。而素察的家庭背景和平平的家庭背景就是大灰狼和小羊的实力悬殊对比。就像事发之初为什么李维杰不让阿玉去自首的原因,他说:“你杀的可是警察局长的儿子,他们连坐牢的机会都不会留给你”。毅然选择了在身心层面展开一场生死对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却同样对孩子有教育上的缺陷和家庭教育上的疏忽才最终导致悲剧命运的发生。素察出生在衣食无忧,家境优渥的高官家庭,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外加上母亲无底线的溺爱和父亲的冷暴力,让他的性格扭曲和叛逆,缺乏爱的管教和约束的素察企图用伤害他人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也是他对父亲的权威发起的挑战。所以才有了和同学打架,戳瞎他人眼睛也丝毫没有愧疚和责任。迷奸平平却是霸道又冷漠。
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警察局长拉韫和都彭,一个在警界,一个在政界,可谓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但是却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儿子,人生终究是一败涂地,比起失去名利,地位,金钱。更痛苦的是他们失去了至亲骨肉的痛苦。迟暮之年膝下凄凉,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失败。
再次回到李维杰和女儿平平的感情状态,作为高中生的平平,正是思想叛逆,追求独立自由的时期,参加夏令营,打着好学生才能去的名号和家里要钱,三天6千株,对李维杰来说不是小数目,他一句还是学校的钱好挣啊!咱不去了啊!平平饭也不吃就上楼了,还一句同学们要是知道我有你们这么小气的父母肯定会笑话我的。最后的结局是,李维杰签了夏令营同意书并悄悄放在女儿的床头,因为他不想让女儿对自己失望。
最后选择自首,也是因为小女儿一张改过的试卷,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相信这也是他最终选择自首的原因。李维杰回忆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喜欢一回家就关上房门,都和我不说话,不沟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你沟通,我失去了你对我的信任。多想像小时候一样,你是那么的依赖我,信任我。没想到,我是以这样的方式又重新取得了你的信任。”
在本该父亲为女儿建立起一道警戒之墙的时期,因为缺乏和女儿的沟通,因为父女间的不信任,在女儿平平出事的第一时间,只有柔弱的母亲挡在她的前面。李维杰是缺席的。最终让女儿受到了伤害。
最后,简单谈谈我对亲子关系的看法。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父母的感情相处模式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婚姻和选择
一个和谐,有爱,温馨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爱是适度和讲方法,不是一味的纵容和无底线的付出
有爱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爱的孩子,家人间的信任和沟通是很必要的。结语:通过观看《误杀》这部电影,能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人可以被利用,但事实永远不会被利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未来。注重家庭,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能够打败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亲自陪伴,共同成长。这是一部有细节,有剧情,有感情的电影,回味越多,收获越多。
上一篇:她38岁演白娘子成为经典,今穿翻领呢子衣配直筒裤,知性减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