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2-24 05:20:07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明知生命只剩最后十多年,你会做些什么?《剑王朝》李现饰演的丁宁或许给出了一些答案。
丁宁在原著中应该说是天下剑首王惊梦的转世,在影视剧中的设定是梁惊梦的弟子,但从目前的细节来看,很可能还是会遵循原著的设定。
梁惊梦在助元武夺得天下后,因功高盖主和郑袖的背叛,被元武所杀,巴山剑场惨遭屠戮,梁惊梦的名字从此成为禁忌,再也不敢被人提起。而丁宁,作为梁惊梦的重生,本就是带着仇恨而来,他的仇恨与阳亢难返之躯,让他本身充斥着一种矛盾的悲剧式的情怀。
图片来自网络丁宁的不幸源自他的身世
丁宁,作为梁惊梦的转世,背负的是复仇的使命。一个人从小内心就拥有仇恨,是一种不幸,但更为悲哀的是,他从小就自知,如果无逆天的际遇,他的生命将永远定格在三十岁上下。因为他的体质,是罕见的阳亢难返之躯,体内阳气过剩。这种体质在最为壮年的时候,阳气就会消耗掉自身的精气,出现五衰。莫青宫的脸色难看了些:“简单点而言,就是虚火过旺,燃烧精血?” “意思差不多,然而寻常的虚火过旺、燃烧精血可以设法医治,这种体质,却是连方绣幕都没有法子,或者即便有那种灵药和宝物,也不值得用在他的身上。”
但丁宁的内心是坚定,且是充满着悲苦的。他一方面坚定的走在复仇和保护亲人的路上,不断努力提升境界,丝毫不敢懈怠;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着境界提升带来的阳气在体内愈演欲烈,寿命逐渐缩短的情况。更为悲苦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心纵有千种情愫,万般柔情,却也无法言说。
我在看《剑王朝》时,每当看到他略微的痞气,对小姨的言语调戏,在微笑之余,内心总会升起一种悲哀之感。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有常人的感情,有对爱的追求,但作为一个余生很短的人,他只能将这种爱深埋心底。所以丁宁的洒脱与痞气,无论表现得如何让人开怀,却始终无法掩饰他内心真正的悲伤。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悲伤,在他送青脂玉珀给长孙浅雪时被演绎至高潮。长孙浅雪在屋内炼化青脂玉珀时,丁宁就守候在屋顶,看着她将本命剑逐渐炼化,丁宁内心清楚的知道,俩人之间的境界与距离正在越来越远。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落在屋顶,然后缓缓融化,像极了他短暂的一生。他不得不将这种感情深埋心中,拿出一只埙,吹一首自己的曲。丁宁隔着帘子静静的感知着长孙浅雪体内那柄剑的变化,当长孙浅雪眉心中那条淡淡的幽蓝色光焰亮起时,他便知道今后这柄剑再也不会对她的身体造成损伤,今后她在长陵也更为安全。但这也意味着他和长孙浅雪的境界距离更远。
从这一方面来说,丁宁的人生是悲哀而不幸的。
图片来自网络丁宁的幸在于他向死而生的心境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他又是幸运的,正因为明知自己的生命有限,反而更加珍视亲情、友情、爱情,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有紧迫感的去追求自己的追求,从而尽可能的让余生无憾。得失之间,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来源于丁宁的心境。
这样的心境,叫做向死而生!将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来过,即为向死而生。
正是这样心境,让他能够格外看重他人给予的恩情,从而知恩图报;能够格外在乎可以提升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从而做到分秒必争的修行;能够格外重视亲情,珍视与小姨相处的每一段时光……
在南宫采菽赠他黄庭金丹后,他不惜拼着巨大的副作用,也要用丹剑道保其周全,在师傅薛忘虚修为全失时,他能够当面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愧疚,他经常回酒铺,只为多陪陪小姨……
图片来自网络并未特意修过丹剑道,只是得人赠丹,便以命搏,想要护她。丁宁,你果然是个值得结交的朋友,你果然是个真正的天才。
可以说,他的内心是有极大的善意的,这种善意,与他心中的仇恨是如此格格不入,但读者又从中全然感受不到半点的突兀与不协调。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将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人就能够保持最大的善意。
这让我想起纳粹的空军司令戈林,一个非常残暴之人,在屠杀犹太人上不遗余力。他当时因不能忍受判处绞刑这种带侮辱性的刑法,选择了自杀,自杀的方式是吃掉了偷藏的一颗氰化钾胶囊。在此之前,他写了一封绝笔信给监狱长。在信中他详细交代了氰化钾胶囊的来历。他说,我一共带了三颗,第一颗放在我衣服的口袋里,是故意让你们发现的。第二颗放在帽沿里面,你们检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还有一颗,我放在手提箱的那个雪花膏的瓶子里,你们到现在也没发现。在信的最后他说:监狱长,我这种藏法,你们的检查人员是不可能查得出来的,请你不要怪罪他们。
历史上如此臭名昭著的凶人,在临死之际,关心的是检查员会不会因他的死而受到处罚。这样由恶到善的转变实在是让人大感意外,但细想,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里说过一句话:在我的生命仅存最后的100天时,我才发现,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是,我彻头彻尾地舍本逐末,把最要紧的事搁到最后,却把人生最弥足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追逐那些看起来五彩斑斓的泡沫。
图片来自网络
李开复老师说的最要紧的事,就是亲情,友情、健康与爱情。我们从丁宁这个角色来看,他的所为,的确是对以上种种的无比珍惜与爱护。从这点来说,作者很好的把握了向死而生的精髓并合理的用在了丁宁这个已经死过一次了的人身上。从小说中人物分析,梁惊梦也的确是一代人杰,他的仇恨再强烈,却也没有掩盖掉人性的光辉。悲与喜,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无论悲喜,从来都是自己的选择,就像梁惊梦选择重生,选择复仇,同样选择了他的坚守。在外人看来的丁宁的悲,于他自己而言,可能并非是悲,而是一种尽力争取,不留遗憾的幸运。他的心境和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学,让他拥有着真正的豁达与洒脱,他的仇恨,也造就了他的深沉,这并不矛盾,只是一种对自己的选择罢了。从这点来说,李现的确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微妙的感觉,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为了丁宁境遇而心生悲伤,也实在是因为没有丁宁的豁达。
上一篇:潘玮柏晒中学照,称不是周杰伦对手,看到照片忍不住笑出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