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1-22 11:58:38
随着《妻子的浪漫旅行3》的播出,霍思燕和杜江又公开撒狗粮了。
或许我们很难相信,两个结婚6年,孩子都上小学的人,居然还像在谈恋爱一样。可他俩做到了。
39岁的霍思燕不仅被老公,也被儿子宠成了17岁的少女。
“孩子,我超爱你”
在《爸爸去哪儿》《妈妈是潮人》中,不难发现,杜江霍思燕最不吝惜的就是跟孩子表达爱。
霍思燕会告诉嗯哼:
“在做完B超的时候,看到你的照片妈妈就哭了,你爸爸把你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放进自己的钱包里,你就知道爸爸妈妈有多爱你。”
嗯哼突然问杜江:“你爱我吗?爱我吗?”
杜江毫不犹豫地说:“我超爱你。”
多跟孩子说爱,换来的是孩子加倍的爱意。
不吝啬跟孩子说爱,爱意就能在家中流动,成就幸福的生活。
王子文在《女儿的男朋友》节目中,毫不掩饰地赞美秦沛的女儿姜丽文。
“很羡慕沛叔,给他女儿的爱足够多。她是一个在爱的包裹中长大的孩子。非常健康、自信。在沛叔女儿身上,我看到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孩。”
节目里过生日,姜丽文说:
“我是骄傲的33岁,因为我觉得越大越聪明、漂亮,我坚强、独立、努力上进。即使以后43 、53岁都会很骄傲。”
当其他女性都谈年龄“色”变时,她的这份坦然与自信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一个在充满自信和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然是自信、乐观和温暖的人。
相反的,当一个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那份爱,便会变得极度敏感,更加感受不到幸福。
从小父母离异的王子文直言,她羡慕姜丽文。她说:“我不羡慕她男朋友对她有多好,我羡慕她爸爸给她的爱足够多。”王子文渴望爱,因为她从小都不曾感受到过爱。她坦诚自己“十分敏感”。
童年的创伤,给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地遗憾,甚至当她看到姜丽文的自信和乐观时,眼里会默默地闪着泪光。
都说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但是当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爱的时候,那种不安全的因素便会油然而生。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能充满幸福感。”
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只有夫妻关系和谐,父母才能同心协力养育孩子,传递给孩子爱的能力。
恩爱的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无论未来生活多么艰难,内心依然充满阳光。
“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
“我这么辛苦工作不都是为了你么?”
“我每天这么累,你就是考这点分数报答我的吗?”
“我这不是为你好么,难道我还能害你吗?”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这样爱,多少有些沉重。
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爱亦是如此。
为了照顾高三的女儿,她辞掉了老师的工作,搬进了学校旁边的房子,把英子作为生活的重心和希望。甚至一度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女儿身上,要求她考北京的学校,要求她辞掉天文馆的工作,要求她吃并不喜欢的海参和燕窝,等等。
可最终现实却与她的计划背道而驰,英子不堪重压患上了抑郁症。她对英子的爱毋庸置疑,只是这种爱爱的太紧了,以至于让自己和被爱的一方都处在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里,最终适得其反。
英子妈爱英子爱得深沉,可唯独忘记她和孩子本都是自由的。
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儿》收官时念给嗯哼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最能体现杜江与霍思燕对嗯哼爱的方式。
给我的孩子
你不是我的希望,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你我只能成为对方人生的某一个部分,然而我爱你,
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父母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孩子,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
在《女儿们的男朋友》中,当黄日华的女儿说要当别人的月亮时,他说:“那我就是女儿的太阳——给她提供光。”
作为爸爸,他给到女儿的是支持,不是捆绑。
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嗯哼大抵就是这样浓情蜜意的爱意里,最高质量的“产物”。
这个暖萌甜,也受到了爸爸的影响,宠妈妈宠到不讲道理。
“妈妈不是万能的”
我们看到5岁的嗯哼是这样的:
用行动鼓励妈妈攀岩
给妈妈洗脚
帮妈妈做家务
正是胡可的这种示弱,让安吉长成了一枚“24K纯爷们”,既懂得照顾弟弟也十分体贴妈妈,变成了一个责任感爆棚的小男子汉。
向孩子适当示弱,是智慧父母的一种养育策略。因为只有父母弱了,才会此消彼长,让孩子强大起来。
“没事,我们可以慢一点”
快点写作业,你都玩多长时间了?
快点吃饭,都放凉了!
磨磨蹭蹭干什么,快点!
这些话,我们经常说也经常听到。
在这个父母焦虑、孩子压力大的社会下,“快”已经成为常态。而在霍思燕、杜江对嗯哼的教育中,我们却难得的看到了“慢”。
当嗯哼不愿意分享玩具给其他孩子时,妈妈霍思燕没有强迫他,她能理解孩子的暂时不愿意,也有耐心慢慢等。
当周围的小朋友都去幼儿园了,因为发觉嗯哼的发育比其他孩子慢,他们就决定让嗯哼晚一年上幼儿园。
当嗯哼和其他小朋友吵架了,爸爸杜江没有立刻跑过去处理,而是先让嗯哼自己学着和别人相处。
正是因为他们的“慢”,才养出了一个懂得给妈妈买热咖啡,给爸爸撑伞的暖心男孩。
面对孩子,我们不妨放缓脚步,耐心等一等。
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孩子是慢慢长大的,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明白成长的真谛。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
我的孩子,我希望他3岁时,是3岁时的样子;4岁时是4岁时的样子。
人生是长跑,让孩子慢慢来,慢慢跑。
孩子内心的情感,丰富而细腻。家庭中,良好的夫妻关系与和谐的环境,是孩子幸福的成长通道。
父母的言行润物细无声的浸透到孩子的骨髓里,让它成为孩子最有力的保护。
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和彼此相爱的父母。
爱,是孩子内心的一缕阳光,照亮他前行的路。
上一篇:王俊凯靠关系入选“星辰大海”?推荐人徐峥的女儿,是他的脑残粉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