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头条 时间:2019-10-28 11:30:06
在三月的尾巴上去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第一次在刚开画就看了一部电影,让一直炒冷饭的我有点雀跃,在世三十年,兴趣越来越少,电影还能点燃唯一的一点微光,灯光陆续暗下去,仿佛整个人都在保护色里面,暂时脱离,暂时忘记,感觉微醉。
观影是很私人化的,爱的是冷冽,安静,有宿命感的那一款,想到这,脑海里一帧帧过的是《青蛇》里张曼玉的泪,《文雀》里林熙蕾举着黑色的伞在雨中静默前行,还有《左眼看到鬼》里郑秀文最后召唤爱人时的歇斯底里,《伊莎贝拉》里梁洛施的笑……最近的是《爱乐之城》里石头姐最后欲语还说的眼神。
当一部电影能被一个人记住某个表情进而串联起整个回忆牵引起某个情愫,才是成功的,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回到这部中国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在演员还未出场的时候就开始制造这样的记忆点,色调偏冷略压抑,置景的确是中国但又时时透着不像,那种干净的凌乱和脏放在东亚任何一个国家都蛮合适,很日本,也很韩国,不违和,很舒服。
故事很简单,一对母女被嗜赌无良的前夫欺压,在一次忍无可忍之后母女联手杀了他,住在她们隔壁的数学老师表示可以帮她们脱罪,这个脱罪的方法才是故事的核心。
数学老师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冷静缜密,算无遗策,在警察介入之前他设计好所有的环节,堪称滴水不漏,可惜他碰到了少年时的密友,他们一样聪明,善于抽丝剥茧,更关键的是,密友的身份是刑侦学院的教授。
这简直像一场宿命。
石泓在遇见唐川之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坦然接受,并无过多伪饰,面对永远强大光明正直又笃定智慧的他,他的每一次回答依然直射人心。
林中相聚的时候,有片落叶在溪水中兜兜转转了好多圈,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顺流而下,石泓就像这片落叶一样,在不动声色的较量中找到了自己最终的路——决定献身。
KKW的唐川和张鲁一的石泓相比,我承认对张鲁一的期待值要高很多,套用东野圭吾的坐标价值体系论——
显而言之,就表演这个庞大体系而言,张鲁一是那个更有用的齿轮,他有天生的电影脸,不需要演就可以有满屏气质流淌出来,这么一比,凯凯王和林心如似乎更适合演电视剧。
唐川和石泓是太阳和月亮,一阴一阳,就像七月和安生,年少时的惺惺相惜,斗智角力算是智商上的互相较量,然而他们本质上是不同的。
唐川说——创造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与解出那个问题,哪个更难?
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一个始终在解答问题,而另外一个,却是在创造问题,陈靖杀了人,有无数条可以解决的路径,自卫杀人也并不会更糟,石泓创造的这个问题究竟是更好呢还是更糟呢?
东野圭吾的小说里,道德的存在感很低,不,这仿佛是日本小说的普遍特色,有一种直逼性灵的妖气和鬼气,坏的坦率而无辜,所以石泓可以毫不犹豫地以杀了流浪汉的代价去换取陈靖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可是在中国,这样的剧情拍出来就有了硬伤,所以石泓献祭般的爱,是有原罪的,这大大削弱了这爱的力量和美感,日版就显得合理的多。
这种以堕落为美,以入骨的颓唐为核的生存哲学还是和日本的水土更合拍。
可以看看日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堤真一的表演很震撼。
石泓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表面上是个几何问题,其实却是函数问题,这部剧表面上是犯罪片,其实却是爱情片,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他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一个数学天才宅男看到爱情的那一刻是母女俩敲门而入的问候,她们的身后是温暖的阳光,而他的身后是差点了断了自己的绳索,那是奇妙的时刻,他的人生开始有了一束光,数学家心里的爱情逻辑建立了,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能拯救他人,所以,陈靖必须好好活着,即使自己走向无底深渊。
无论有没有这样的意外,他的爱都会是这样永远隐秘而卑微的存在,陈靖与他的爱并不对等,但她是他的光,他把自己所有的付出都视为报恩,不需要回报不需要问值不值得。
唐川痛心疾首,如此天才的头脑却不得不用来犯罪,对石泓来说却只是将代数问题伪装成几何问题一样简单。
这样的爱情,大概只能是悲剧结尾了,知道真相的陈靖大概再没有机会爱上这样一个人,而将暗恋转化为明恋的石泓,就像梁文道说过的那句话——他还不知道,暗恋一旦转明,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